52岁,我用考研“重启人生”_肖朝虎_专业_研究生(50岁考研成功)
2024年 9月 26日一战考研398分——查到成绩的那一刻,东四十条一间办公室里爆发出一片“哇”声。站在欢呼声中心的主人公是52岁的肖朝虎。
人到中年,肖朝虎常常会半夜醒来,这时候往往是他产生灵感的时候。去年九月一个凌晨,他又一次从梦中醒来。一道灵光在他脑中闪现:考个茶学研究生。他立马起身,打开电脑搜索“考研的年龄限制”——他要考研,重回大学读书。
肖朝虎是1988年贵州正安县高考理科状元。当年,他穿着全家最体面的衣服——大哥结婚时订做的八成新中山装,揣着375块钱一路坐火车到北京读书,学的专业是计算机。毕业后,他如愿获得留京指标。1994年,工作两年后,肖朝虎又考上了母校的经济学研究生,此后一直奋斗在北京。
可以说,这次考研是时隔30年,肖朝虎重新走入考场。398考分一出,炸响了朋友圈,大家才发现他不是立人设,也不是闹着玩,而是认真的。
紧接着一堆问题来了:52岁的肖朝虎为什么要考研?对于这个年纪来说,考研还有必要吗?他是怎么在上班的情况下,只复习100天,就考出如此高分的?不都说考研很卷吗?
肖朝虎的准考证
一开始,他否认考研是源于中年危机。但说着说着,他坦陈确实多少有点关系。作为一个80年代从贵州偏远地区考出来的大学生,肖朝虎称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坐在命运的顺风车上。他坚信越努力越幸运,也坚信工作对人的价值和意义。
凭借个人奋斗和时代的东风,肖朝虎在北京安家立业,从一个报社记者成长为一家传播策划公司的合伙人,去年他将儿子送到芝加哥艺术学院。他在现在这家公司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因为“待得很快乐”,他曾志气满满地计划干到70岁再退休。
但50岁之后他渐渐发觉行业下行,70岁退休的梦想恐怕难以实现。他开始张罗研究自己的民族仡佬族文化,资助贫困大学生,为家乡捐钱修路、修缮学校……生活温饱之后,他开始追求价值实现。
伴随着考研结果的出炉,他还在马不停蹄地做视频、写文章、开拓茶企关系。无限的可能再次向52岁的他迎面扑来,身处其中他感到知足和幸福。
作为一个52岁的中年人,他身上仍然有一种不合时宜的天真和乐观。他是第一批使用chatgpt的国内用户,并在备考中充分利用了它一把,可以说,他比大部分年轻人都知道如何“拿捏”ai。他物欲不高,没有那种所谓成功人士的包袱,自称是地铁常旅客、共享单车vip、非bba生活的践行者——“千金难买少年贫,我的幸福感比别人强”。
他相信是父亲的“小草”精神一直鼓励着他——他父亲在六十七岁那年决定种茶,一种就是十七年。而这次肖朝虎也考了茶学专业,如果一切顺利,他将会在今年九月开启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他想用所学为父亲一直不够景气的茶园和家乡的茶产业做点什么。
尽管肖朝虎的经历没有太大的可复制性,但他的故事在当下仍然足够有意义——在年岁渐长,身处的行业前景收窄,人生的河流看似不再奔腾向前时,一个人还可以做点什么?他的故事提供了一种回答:你可以选择“躺平”,在变化中以静制动,也可以选择画一条新的起跑线,再次出发。
以下是肖朝虎的讲述:
考完试,我就把准考证发到小红书说:“我52岁考研,不知道是不是年纪最大的?”一下就爆了。很快有人回我说,你不是,张大爷才是。
小红书有个网红张大爷,最初是他的同事把他发到网上,标题是60岁考研。实际上他今年58岁,前年开始备考,2023考研因故缺考,2024考研结果不太理想。张大爷考的是北大的对外汉语教育专业,我认为他选择了一条难以攀登的高峰。
清北是全国顶尖学子趋之若鹜的地方,站在北大导师的角度来讲,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把资源给到年轻、博学、聪明的考生,像我们这样的大龄考生考400分也不一定能录取。不过张大爷乐在其中,把备考过程当作学习过程,也很不错。
大龄考研,我给的建议是:第一,要选学校、选专业。虽然考研年龄没有限制,但是学校和导师是有偏好的。必须要跟学校联系,提前沟通,确保你分数上线了有导师接收你。清北、985谁都想去,不能说不打招呼,直接就去考。
第二要专注,最好一下考上,不要搞二战、三战、四战。我知道有人考了十几次都没考上,还在考,成一个执念了。考研不光是自己,整个家庭都在给你让路,不能不计成本。
我备考期间,太太非常支持。但家庭的支持也是有限度的,假如说我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一年还可以。如果明年还没考上,我再考,人家可能心里就有想法了。
也有人给我留言,说有一种担心:你70后还在考研,挤占年轻人的名额。我想说,我没有挤占年轻人的名额。我既没有选热门专业,也没有报考名校。
考研这个事第一次在我心里埋下种子,是源于跟同事的一次吃饭。那个同事跟我同龄,吃饭闲聊时,他说他有个同学跨专业报考了书法研究生。我当时觉得挺有意思。以前我对大龄考研有点印象,类似有新闻说陪孩子考研,最后孩子没考上,自己考上了。再听同事这么一聊,我这个年纪可以读研的印象彻底留下来了。
我睡觉经常半夜醒来,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容易产生灵感。有一天半夜醒了之后一下冒出来一个想法:我考个茶学研究生。
一想到这事儿,我就立马起来调研,在网上搜哪些学校有茶学专业、对年龄有什么限制。接着我就锁定了目标学校,通过熟人、网络各种找人打听。
我还找了一套考研英语真题来做。当时在公司做了一半,下班了还有一点没做完,带回家继续做。当时我跟我太太说:“你现在别打扰我,我在做一套题。”我也没告诉做什么题。做完以后,一对答案,60分的客观题,我得了50.5分。
我就跟我太太说,我准备考研究生。她稍微有点惊讶,觉得你怎么又冒出了奇怪的想法。但她也没说什么,就说行,那你考。
一开始我都还不知道要考什么,后来研究清楚了,我考茶学的专硕,要考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英语,农业知识综合,园艺植物生物学。
备考的部分参考书和材料
英语这门我算是过关了,主要学另外几门。当时已经是九月中旬了,距离考试也就剩下三个月的时间,我没有太多自信。我想今年先报名模考一下,去考场感受感受,明年再考一次。
这个年纪考研,一定要提前联系到导师,因为你要知道导师是否介意把名额给到大龄学生。我通过各种人介绍,转了好几道,总算把信和我的资料都发给了导师。得到导师“欢迎报考”的反馈。后来我知道导师比我小10岁。
在备考的过程里,我改变了最初的想法,想要争取今年一次考上。
我搜集到两门专业课10年的真题,题有了,答案却不全。有些答案在网上找不到,有些答案只是一堆材料。2023年2月,我用过chatgpt,但因为账号和上网都很麻烦,中间几个月没再去用。去年11月份,距离考试只剩四十天的时候。为了提高效率,我想到我必须得上 ai 了。我认为,能力加上工具肯定大于能力。
chatgpt登录有点费劲,而且我刷题量大,就会超出它每天的使用限量。后来我也同时用文心一言,两个一起上阵。通常,我会先问问文心一言,调试一下提示词,调得差不多了,再去问chatgpt。
你会发现,当你把一堆材料输入进去,命令ai整理成要点,很快你就会获得一个有条理的答案。
我总结使用ai有 1个核心和5个基本点。核心是:告别抄抄写写,告别查查找找,无限连接知识,将更多的脑力用于分析、思考和实践运用。
第一个基本点,把ai当成做知识型苦力的小助教、小助理,你可以指挥它干任何事情。第二个基本点,你需要给它指定身份,比如教授、工程师、医生、科普工作者、资料整理员,而它会根据不同角色,给出不同结果。比如我把考研真题做了一个分类统计,做成一个题库,我给到它说:你现在是园艺学教授,现在按照题库中知识出现的频度,出一套题来考察学生。
第三个基本点,对它不必客气,不用说请、谢谢,但是一定要有耐心,把你的意图说清楚。第四个基本点,它对你也非常有耐心,百问不厌,而且非常高效,分分钟可以给你一个结果。第五个基本点, ai学习法的高阶应用,是构建自己所在领域的知识库。
后面我就越用越顺手,两门专业课农业知识综合、园艺植物生物学,我都是靠ai复习的,问答题、简述题,ai都能很快地给出答案。
出考场的时候,我估分是320。农业的国家线往年都250多, 300分上线问题不大。查分时,我在办公室。当时说下午三点出分,快到时间时,有点小激动,我故意去上了趟厕所,以便让等待不那么漫长,回来打开电脑查,一查398分。同事都知道我在考研,我跟他们一说,办公室哇声一片。
考研分数各科成绩
茶园是我爸67岁那年做的。那会儿老家很多人都外出打工,大片土地都荒了,当地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茶产业。我爸打电话跟我们几兄妹商量:要不要种茶?
我跟他说不种,你一个人在家种不过来,没人 忙。但我爸还是决定种。最开始,他种了十几亩,后来把别人家的一些土地也承租了,加起来有四五十亩。这四五十亩茶园,种的都是
正安白茶(绿茶的一种),目前一年能产出100来斤茶叶。
我爸种茶种了17年,很难挣到钱,也很辛苦。
国内茶产业本身是供大于求的状态,我们家乡的茶产业零售能力不强,在市场上没有比较被动。
根据不同的统计口径,贵州的茶园种植面积,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产值上就差得远了。一直以来,贵州茶都是以原料茶的形式供应到浙江、安徽等地。
2019年的一天,我爸突然给我打电话。他一般都不主动给我打电话,怕麻烦我。电话里,他告诉我今年茶青的收购价出了问题,昨天他们出价100,今天一看没有别人收茶了,直接降到60,爱卖不卖。我爸在电话里说,他想请人加工成干茶,让我 他销售。
茶山航拍,父亲的茶园是其中的零星小块
也就从2019年,每年春天我开始在朋友圈卖茶。茶园的茶成批寄到北京,我负责称重、分装,有些朋友会从我这订茶去做企业礼品,我就去淘宝上去选包装和设计。
那会儿我工作还忙,干得挺累。每次卖茶,我要精心写一两篇公众号文章,而写一篇文章可能也就卖出几斤茶而已,算下来也就获得几百块钱的增值,比我做本职工作获得的价值低得多。但这个过程也不能单纯用钱衡量,我 我爸卖出几斤茶,也许比我直接给他1万块钱,他的获得感更高。
刚好去年我儿子去上大学了,我所在公司的业务没有那么忙。我有种想要重新规划一下的冲动。想到不如直接放弃工作,去 助家里做茶,从种植、加工到销售整个全方位参与一下。
我也想,如果我学成,能力足够的话,或许可以进一步把我们村、我们乡的茶产业也带一带。可能因为我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天然有一种想要带动家乡的使命感。
我一直认为,现在的生活不一定是我应得的。我们家四兄弟一个妹妹,我小时候属于那种脑筋反应没那么快的人。像我们寨子其他父母可能觉得小孩反应慢就是比较笨,要重点培养脑筋转得快的,但是我爸他说老四 (我排行第四)思想比较单纯,适合读书。后来五兄妹里,我学习是最好的。
1988 年我是我们县城的理科状元。我考上大学,我爸把家里的牛卖了,村里很多人家都出钱资助我,三块五块,一块两块,最后我总共揣着 375 块钱到北京。三十多年前,村里多数人不敢想象自己有机会走出大山。村里人觉得有一个人到北京读大学,很了不起。有人甚至以为上大学将来就会当官,他们对我抱有期待。
比较惭愧,如果按照当时他们的想法,我肯定辜负了他们的期待,好在后来经济大发展,很多人外出打工,开了眼界,一些人甚至获得了很高的收入,但是相比城市,农村普遍生活还是差一些,所以我一直希望对家乡有所 助。
1992年我本科毕业后,做了程序员,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和技术支持。我认为自己的弱项是跟人交道,,应该加强这方面,一直跟电脑打交道会不利于自身的发展。1994年我考了经济学的研究生,1997年毕业。
1997年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时
我们当时还包分配,但我算是自己出去找的工作。我还给我的简历打了彩色的封皮儿,写着计算机本科、经济学硕士、两年工作经验等,这个简历看上去比较亮眼,去《中国计算机报》面试很容易就成功了,我懂计算机,又有经济学背景。这个工作对我锻炼跟人打交道非常有利。
那时候是媒体发展的黄金时代。在 it产业,《计算机世界报》《中国计算机报》是绕不开的两个报纸。我一个小记者,去采访大公司的高管,采访教授和专家,写完发表,他们都很认可。一个小豆腐块篇幅的文章发出去就能产生很大的反响。
这份工作做到2002年的时候,报社发展势头还是蒸蒸日上,不缺广告和客户,有时候甚至要为了广告加版。我每个月税后工资有7999,还有2000的房补。但那时候互联网新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我觉得《中国计算机报》的读者是坐在计算机面前的,他们会优先选择在电脑上获取信息,计算机类报纸必将最先受到冲击,我一定要拥抱互联网。
肖朝虎青年时期
我第一站出来是在某门户网站科技频道做副主编。当时门户网站竞争很厉害,公司内部对编辑部是一种军事化的管理,要按秒计算抢新闻,如果比竞争对手慢了几秒,就要挨骂。
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被鼓励,这样我做工作才能发挥创造力。那种打压式管理的风格,我不太能接受,受不了这份羞辱。这份工作干了两个月,我就不干了。
之后,我就来了这家传播策划公司。当时媒体价值非常高,作为传播策划公司,我们理解媒体,也理解产业。媒体认可我们,客户也认可我们。
在这里,我从一个愣头青,一路成长到成为合伙人,跟我的老板一起工作了二十多年。中间我出去过半年,那时是2007年,web2.0来了——用户生产内容的ugc时代。我是个有蛮多想法的人,我也想做个平台。
我的老板特别好,说看你热血沸腾我也留不住,但你也不用全职去做这个,公司的事你还兼着,我每月给你发一半工资,干半年再看。半年后,我做得不太顺利。老板给我打电话说新买的办公室装修好了,给你留一间。我就又回来了。
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个高原期或者平台期,你上了这个平台期以后,你又不一样了。回来以后我的心态就上了一个台阶,我认识到创业是怎么回事,在公司就更踏实了。在公司里我思想很活跃,老板积极鼓励我,跟团队做了几个根基性的业务。
因为在这家公司待得很快乐,所以我之前才会说愿意干到70岁退休。
2010年,肖朝虎带中国记者参加美国科技大会,工作间隙在旧金山游玩
如果退休时间要提前20年,我的想法是,跳广场舞没意思,周游世界也没有意思。我还是想做点事情,刚刚好有这么一个茶园在那等着你。
做茶为什么不直接回到老家做,还要考研?我最大的问题是,完全回到农村,适应不了那种生活。老家的生活节奏很慢,日常有各种应酬,我都很难适应。
所以我想的是把一只脚踏在农村,另一只脚还在城市。一只脚踏入校园,读研系统地学习茶学和农业知识,一只脚踏入茶园,做一些茶业的实践。
前段时间,我发了一篇文章,想在家乡茶企求个兼职。朋友们很快介绍了几家大茶企的联系渠道。我本来的专业就在传播和品牌方面,家乡的茶企在这方面做得没有那么惊艳。如果我能进去,用我在北京这些年工作经验做一些宣传和品牌的规划,同时也能带动家乡的茶产业一起探索,也许能更好实现互利共赢。
考研之后,我才又感觉到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以前,尤其是步入中年后就一直在一条轨道上,时常觉得人生已经没有太多的可能。
大概十年前,我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她奶奶八九十岁还很健康,一个如果六十岁退休,后面这几十年不工作,时间还挺长的。我当时也很认同,觉得现代社会人到六十岁精力还很充沛,这么早退休,余生就跟社会完全脱节,挺没意思的。
那几年行业发展好,我心里有种信念:最起码要工作到七十岁。那会儿我四十岁左右,刚刚开始跑马拉松,身体和精力都处在很好的状态,自然觉得能一直工作下去。
现在,媒体传播环境变了,人人都可以是媒体,媒体传播价值链完全变了,做媒体传播策划也越来越难做,价值越来越低。
行业没了,你怎么工作到七十岁?我对传播行业看不到方向。我是公司的合伙人,原来我认为只要公司在,我想上班就能上班,哪怕将来年纪大了,我给年轻的同事做做顾问也好。但现在,70岁的愿望不一定能实现了。
年轻的时候,我好像没有价值实现这个概念。那时候信息比较闭塞,我看书也不多,互联网信息也没有如今这么爆炸,你没有看到过别人的生活,没有读过很多名人传记,你不知道你的山顶在哪里,也不知道怎么去抵达。
40岁开始,肖朝虎坚持跑步和参加马拉松
一路走来,有点像被命运推着走,我对未来一直没有过设想,我只觉得只要不断努力,未来就会变好。
2011年,我孩子上了北大附小,房子从郊区换到了学校附近。也许是生活和工作都稳定了,我开始有点想追求中年人自我实现。
我和太太经常讨论:觉得一闲下来,生活好像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儿发生,仿佛自己在虚度光阴。
平时下班了,在家里面就是刷手机,有时候你刷了一整天,朋友圈刷光了,也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挺无聊的。
后来,我开始跑步。每周末,我跑半天步,那半天是挺有意义的。一跑完步又挺无聊的,没有新鲜的事儿。
我想寻找价值,先从自己身上挖掘。我是少数民族,仡佬族。一直以来,我都挺好奇我们这个民族的。我们没有很明显的民族特征,也没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后来知道有)。2013年,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商量研究学习仡佬族文化。
我们成立了一个北京仡佬族文化促进会,组织一些讲座,办一些活动,一直到现在,还在做一些相关的事情。通过这个虚拟的组织,我有机会跟相关的教授、专家和学者交流,这让我觉得生活有了点意义。
考研对我来说也有点这个作用。生活变得不一样了。周六跑完步我换了衣服直接就去办公室,简单吃点饭,在办公室复习半天。周日一早起来,打个拼车继续去办公室自习。我把办公室当成书房,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办公室自习很高效,周末很安静,网络也快,没有什么打搅,我喜欢那种状态。
考完后我做自媒体、玩小红书、开了抖音号。前几天参加了考研复试,结束后回到贵州老家为茶园忙活起来。
肖朝虎和父亲在茶园的合照
我的家乡山清水秀,城里的朋友们经常表示羡慕,但是大家又不可能像我一样移居这里,真正移居这里,还是会有各种不适应的。我希望做一些工作, 助城里的朋友与我家乡的绿水青山建立连接。通过茶叶或农产品也好,通过农旅也好,让城里人享受到货真价实的绿水青山生活,让家乡的人创收、增收。我最近在家乡录制的一些视频,在家乡和城市朋友圈都得到了挺多关注。
考研这件事情,相当于让你一下可以重新规划未来的几十年人生,突然有很多未知的可能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