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布通信工程学院2022年度优秀研究生导师队伍评选结果的通知(通信工程国家政策)
2024年 10月 1日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等文件精神和《关于评选通信工程学院2022年度优秀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增强广大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管理工作者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为人师表典范和先进工作典型,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我院于11月29日开展2022年度优秀研究生导师队伍评选工作。
经各团队申报、资格审查、学院组织评议,拟表彰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0组,其中最佳导师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奖3组、最佳导师团队–育人成果好评奖3组;最佳导师团队–创新成果突出奖4组,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示。
评选结果(注:括号内为团队负责人,团队顺序不分先后):
最佳导师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奖:
信息传输与编码团队(白宝明)
移动计算网络团队(刘乃安)
通信对抗团队(陈健)
最佳导师团队–育人成果好评奖:
图像传输与处理研究所(李云松)
智能宽带无线通信网络团队(盛敏)
多模态分析与理解实验室(高全学)
最佳导师团队–创新成果突出奖:
智能信息处理团队(王楠楠)
智慧交通(李长乐)
应急通信师生党支部(程文驰)
宽带卫星互联网智能传输技术创新团队(宫丰奎)
*获奖团队奖励明细:
1、团队活动跟拍一次;
2、团队成员形象照一次,各团队不超过30人次;
3、团队全家福3张。
联 系 人:李靖
联系电话:029-88204753
附件:团队展示
(一)最佳导师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奖
1.信息传输与编码团队(团队负责人:白宝明)
成立于2005年的信息传输与编码团队在白宝明教授的带领下,经过近17年的发展,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2名、讲师3名,在读硕博研究生80余人。
团队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教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座右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长期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且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学术梯队的建设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团队负责人2011年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获2018年“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
团队注重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团队先后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以及国防电子预研课题等,近五年纵向项目到校总经费1200余万元。此外,团队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sci、ei等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4余部。所提出的hash-polar码被3gpp国际组织确定为5g通信polar编码三种候选方案之一,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catt)联合提出的ldpc码入选3gpp 5g ldpc编码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2)。
自成立以来,团队已经培养了40多名博士研究生和200多名硕士研究生。多名从信息传输与编码团队走出去的毕业生成长为高校教授、研究所科研骨干、公司技术骨干等各行各业精英人才。
2.移动计算网络团队(团队负责人:刘乃安)
移动计算网络团队共有教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6人。团队围绕国家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战略规划,团队开展了宽带无线通信、移动计算网络和通信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课题组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其他省部、横向项目共10余项,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领域具有深厚的积累。研制了毫米波超高速无线通信系统、基于被动检测的低慢小目标检测系统等,并且研究了未来移动通信和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2022年获指挥与控制学会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三类贡献度以上2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授权10余项。
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massive mimo及毫米波通信,面向低碳节能的绿色通信,多芯/多模空分复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及通信感知一体化等。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充分展示了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重点研发计划调试现场 师生联合党支部在中共七大会址前的合影
团队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师生的政治素养,组织师生党支部联合开展学习延安精神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学习感受延安精神,加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年来,团队研究生毕业人数60余人,毕业去向包括中电集团54所、20所、39所、14所等,航天科技504所、771所,航空工业618所,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电信管理局等运营单位,华为、中兴、vivo、oppo等通信公司,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等互联网企业,以及银行等单位工作,此外还有3人创新创业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团队的研究方向、人才培养理念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3.通信对抗团队(团队负责人:陈健)
团队自成立以来,始终围绕着“通信对抗”和“移动通信”两方面的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基础理论创新和项目技术攻关。先后承担了千万级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国家重大专项1项,以及预研、横向合作等项目,累计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发表了80余篇sci论文、拥有50多项授权专利,先后出版了7部数字信号处理及电子线路方面的教材。
团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由“团队长负责和责任导师共同指导”为研究生培养发展理念,倾力
打造宽松和谐的实验室环境、团结合作的工作模式、多研究方向因材施教,在工作之余大力组织多项文体活动丰富研究生的生活,确保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们能够全心投入到科研、学习、竞赛等。
团队以扎实的无线通信理论为基础,以国家/校企等项目为依托,紧随国内外行业发展需求,为团队同学工程实践、科研探索等提供成长平台。深化校企联合与国际化培养,使团队始终保持较高的科研创新力与实践力。团队先后为高校、科研院所,华为、中兴等通信龙头企业,腾讯、百度、阿里、微软、字节跳动等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输送了300余名硕士、博士。
(二)最佳导师团队–育人成果好评奖
1.图像传输与处理研究所(负责人:李云松)
团队始终秉承“以图像信息为媒,铸中国航天之魂”的价值观,推崇“团结进取、自主创新、 未来”的发展理念和“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在吴成柯教授和李云松教授的带领下,团队近年来在“高效图像压缩算法及其在轨实现”等关键领域传承耕耘,并不断发展成长。2019年,团队创始人吴成柯教授和负责人李云松教授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1年,李云松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团队青年教师谢卫莹和张铭津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秦皓楠获评“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团队也获批“遥感图像在轨智能处理与传输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第九届“陕西好青年”集体。
在学术成果方面,团队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宇航级高速图像压缩芯片“雅芯-天图”,并应用于我国“高分十一号”高分辨率光学卫星,解决了我国星载图像压缩系统核心芯片长期以来受国外芯片禁运的限制。成果转化与科创育人方面,由李云松教授指导团队博士生秦皓楠创立的西电“星智云图”工作室入驻西电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在思政育人与党建工作方面,带头参与党建改革试点工作,牵头成立西电通院首批“师生共建”党支部——西电通院图像所导学团队师生党支部,将支部建设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探索高校师生党支部联合共建长效机制,推动教师党建与学生党建组织融合、思想融合、业务融合。
2.智能宽带无线通信网络团队(负责人:盛敏)
团队面向国家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探月工程及跨学科融合重大项目需求,在李建东教授和盛敏教授的带领下,攻坚克难,自主创新,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国防科技奖励5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团队,科技部、教育部及陕西省创新团队。培养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0余人次,省部级优秀博士论文6人次,并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大放异彩。师生亦师亦友,定期开展趣味运动会、年会、国际交流等活动。团队在2021年度第六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评比中荣获“最佳风采奖”,“最佳人气奖”以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支三冠团队。
团队秉承“培养有协同,术业有专攻”原则,创新性地采用“n对1”培养模式,从理论、研发,工程等多个维度,培养出一批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全能科研人才。团队为学生提供多样的科研平台,构建了全球首个实际运营的超密集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巨星座组网设计与性能评估系统,团队老师还带领学生率先在沙漠地区模拟月面环境,开展大量无线自组网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己的科研能力。近3年团队培养的研究生共发表中科院ii区以上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优秀博士论文1人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校长奖1人次。
团队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师生搭建起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团队四十余位研究生曾去世界一流大学访问,包括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团队及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等。
3.多模态分析与理解实验室(负责人:高全学)
团队以研究多模态高维数据的有效低维表征难题、培养国家急需的数据挖掘紧缺人才为目标,坚持“厚德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一支师德高尚、守正创新、潜心育人的研究生导师团队。
近三年共指导团队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43篇,其中中科院一区sci 23篇,ccf a类会议4篇。申请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6项。团队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共15人,一等奖学金和社会奖学金20人,优秀研究生共15人,校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10人,两名博士研究生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2022优秀硕士学位获得者一名,已毕业博士获得2021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21校优秀博士论文奖,2020年度石青云女科学家奖。
团队提供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合作机会,先后与美国匹兹堡大学黄恒教授、美国东北大学付昀教授、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丁宏强教授、阿联酋起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创始ceo兼首席科学家邵岭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herb yang教授在模式识别、多模态学习、数据挖掘的数学理论研究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近三年毕业两名博士研究生就业于深圳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主要就职于国内主流的互联网公司和通信企业,如华为,阿里,字节跳动,腾讯,美团,滴滴,vivo,快看,海康威视等。
(三)最佳导师团队–创新成果突出奖
1.智能信息处理团队(负责人:王楠楠)
智能信息处理团队是一支精诚团结、积极上进的团队,团队目标是打造业界知名的研究团队,为电子信息行业培养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是我们的首要责任。团队立足于严谨理论研究,着眼于复杂场景下应用落地,致力于多模态视觉信息理解、重构、决策以及安全保护等应用算法研究和系统开发。
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等资助下,本团队从数据和模型到任务层面针对视觉媒体内容理解与可信学习展开研究:通过图像跨域重建技术进行数据模态对齐及数据内容增强,继而用以进行人物属性识别任务,为了提高任务模型的可信性进一步进行模型可信学习。在上述三个方向,本团队近三年发表ieee汇刊及ijcv论文46篇、ccf a类会议、eccv、iclr长文30篇。
团队建立由导师组到研究小组的学生培养模式,采用以研究小组为单位的传 带机制,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受到充分的指导。学生进组后,首先根据学生的研究基础和科研兴趣进行分组,之后由组内教师引导开展科研工作, 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步入科研正轨。此外,团队注重交流与分享,鼓励学生团结协作,除组内定期开展工作讨论活动外,团队定期开展组织分享会,不定期举行paper reading交流分享活动,拓宽学生的科研视野,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2020年至今团队毕业博士6人,硕士7人。博士毕业生中5人任职于国内知名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1人任职于华为。硕士毕业生中6人任职于国内知名企业(华为、中兴、海康威视等),1人于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智慧交通(负责人:李长乐)
团队由iet fellow李长乐教授组建于2008年,2019年度入选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团队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依托西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交通运输工程”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开展涵盖信息感知、处理与决策的动态网络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力求在大规模网络、动态网络、智能交通领域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输出。团队教师13名,包括ieee fellow、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等,是一支年轻化、国际化、创新化的团队。在相关领域申请发明专利共计103件,授权59件;发表sci论文186篇,被引用次数超7000次;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16项,总经费超1.5亿。团队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1项。
团队建立了集合动态网络、无人驾驶车、机器人在内的无人驾驶终端通信网络系统,应用在国内首个智能网络高速公路测试基地山东高速智能网联测试系统,陕西西汉高速秦岭服务区主道等共9条智慧公路示范,以及西安天朗小镇内的无人驾驶示范区,受到全球科技殿堂级专业期刊《自然》的跟踪专访。
团队倡导“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交流培养新模式,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进行学生联合培养。
研究生就业发展方面,团队为研究生提供了大量的校企交流机会,培养团队学生成员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在读硕士、博士每年均有多人荣获“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称号,毕业生进入阿里、百度、华为、网易、搜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知名企业和高校工作。
3.应急通信师生党支部(负责人:程文驰)
应急通信师生党支部团队是一支围绕应急通信与应急救援相关技术研究的高科技团队,在研究生教育的各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成果。团队先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企业合作研发多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授权专利10项,团队长期重视研究生的学术成长与国际化视野,重点培养研究生同学的学术水平与科研活动能力,三年以来团队博士/硕士研究生累计发表ieee jsac、twc、tcom、tvt等高质量期刊论文20余篇,参与ieee infocom、ieee globecom、icc等通信领域国际旗舰会议学术汇报31人次,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两项。
团队重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国际化科研视野,积极促进研究生与国际院校的合作,建立与英国肯特大学王江舟院士、澳大利亚威尔士大学张伟教授、美国特拉华大学夏香根教授等国际知名教授的合作渠道,通过短期访学、访问学者、论文指导等活动,与国际高效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活动。团队重视团队建设活动,围绕应急通信技术研发,成立通信工程学院第一批师生党支部,并通过党小组会议、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形式,持续关注同学的心理状况与成长水平,不断建设成为更开放、更活跃、更自由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自2020年以来,团队毕业博士生4人,广泛入职国防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毕业硕士生30余人,就业方向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华为、中国移动、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企业,为国家电子科技研究与建设贡献力量。
4.宽带卫星互联网智能传输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宫丰奎)
团队以研究生特色培养为核心,团队依托各类攻关课题,制定了入学培训、以老带新、师生同研等培养策略,结合研究生的个人特点和个人兴趣,制定各自的培养方向,并根据阶段性进展随时调整,力求团队内研究生都超期完成自身培养目标。团队各个老师各司其职,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在国内宽带卫星互联网智能传输技术方面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每年完成科研课题均在600万元以上,2022年合同额超过千万。
团队承制的中国星网巨型低轨卫星互联网卫星载荷,时间紧、任务重、技术新,作为物理层主要完成单位,现已形成共计10余人的师生攻关团队。目前,团队正依托相关课题,进一步研制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g卫星终端地面模拟设备。
团队研制了一系列全自动化卫星地检设备,以功能创新为目标,从软件方面提升其矢量信号产生与分析能力、故障注入与定位能力,以及交互友好与可靠性;从硬件方面提高处理能力和性能指标,增强其对不同卫星型号的适用性,形成系列特色地检设备。最新开发完成的宽带地检设备,已先后研制十余台,最高信息吞吐率2.5gbps以上。研制的5g馈电信关站设备,已经被星网公司正式采购。团队进一步提出智能地面终端设备的概念,在智能接入、智能环境感知、智能控制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